游盈隆:中國因素是臺灣大選常數非變數

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教授游盈隆曾任陸委會主委。(圖/中評社提供)

政治中心臺北報導

2012總統大選,美中兩大強權綠營視爲介入大選、也是蔡英文未能走完最後一哩路的關鍵。長期研究選舉投票行爲的東吳大學兼任教授游盈隆指出,中國因素在未來總統大選中將是一個「常數」而不是「變數」,它的影響力愈來愈大。至於能否扮演「否決團體角色,要看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能耐

中評社報導,在美國因素方面,游盈隆認爲,美國一直臺灣的重要盟邦,過去從未給人介入臺灣總統選舉的印象,這一次顯然不一樣。美國政府在2011年12月21日正式宣佈將臺灣列爲免簽證候選國,此舉引起美國參衆兩院的質疑。他說,美國政府爲何會有這種不合常理的舉動,只能等待維基解密出爐,但這樣的動作必然有所衝擊,尤其是對中間選民

游盈隆最近出版《天人交戰─2012臺灣總統選民的抉擇》,從歷史政黨認同、國家認同的大轉變到選舉議題面向,用科學數字、有系統理論根據分析2012大選。

游盈隆在該書結論人民的選擇與託付」提到外國勢力介入,他單刀直入表示,外國勢力指的就是中國與美國。游盈隆指出,自1996年臺灣第一次總統大選開始,中國當局就介入臺灣選舉,從文攻武嚇、聯美製臺到直接把手伸進臺灣內部,由外而內,手法不斷翻新、不斷進化;從有形到無形,從平時到戰時,從地方中央,多層次、多面向操作,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防止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當選。

游盈隆說,中國當局很清楚他們還無法指定誰當臺灣總統,但他們希望有權否決特定人選權力,就如同1970年代中南美軍事政權一樣,由軍方扮演「否決團體」(veto group)的角色,篩選文人總統。

《天人交戰─2012臺灣總統選民的抉擇》8日下午在臺北凱撒飯店舉行新書發表會,邀請民進黨主政時代的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研考會主委林嘉誠學者胡元輝名嘴楊憲宏等人與談。

游盈隆受訪指出,「2012總統大選是關於候選人能力意識型態的選舉,而非候選人公共政策主張。」蔡英文雖擁有中長期因素優勢,包括普遍的臺灣人認同、多數人傾向臺灣獨立以及馬英九施政表現欠佳。但馬英九成功地操作四個關鍵的中短期因素,政黨認同、選舉議題、負面選舉與候選人評價,不算輕鬆或光鮮地贏得最後選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