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量科技蔡超:提高雲使用率是雲計算市場的下一個增長點

數據時代,隨着公司廣告業務對數據需求量的增大,對雲計算資源的要求的快速提升,成本上的壓力使我們思考如何更高效地去使用雲。近日,匯量科技成立了雲計算及基礎架構業務中心(簡稱:雲事業部),並進行了相關業務升級,本站科技專訪了匯量科技技技術副總裁及首席工程架構師蔡超,就目前行業現狀以及匯量科技相關業務轉型進行深入解讀。

雲成本節省“技術外溢”,匯量成立雲事業部

2017年,匯量科技移動廣告業務增長,龐大的業務要求更多服務算力進行承載以及昂貴的計算集羣進行支撐,業務的發展倒逼匯量科技開始思考如何高效使用雲計算資源。彼時,在蔡超的帶領下,匯量科技進行了大量雲端實踐,在兼顧可用性的情況下,充分使用雲端的廉價計算資源並進行架構演進,一系列改造工作成功將匯量科技的單位廣告請求成本降低65%。

取得成功後,蔡超意識到這套成功的實踐不僅僅能應用於匯量科技自身,也可以進一步對外輸出,去幫助更多企業降低用雲成本,提高用雲效率

蔡超表示,從服務自身到對外輸出,這一過程實際上是 “技術外溢”的結果。“很多大公司都是這樣的,包括AWS、京東物流等在內,AWS剛開始主要服務於亞馬遜電商,後來亞馬遜發現市場上很多公司也擁有類似的痛點,便將自身富餘的計算資源對外輸出,這樣就有了今天大家所熟知的AWS。而京東物流也是開始服務於京東內部,後來逐漸對外開放”

同時,蔡超強調,雲事業脫胎於匯量科技自己的技術中臺、在內部起到了促進技術複用和效率提升的作用。通過雲事業部把匯量科技在雲端的成功實踐打包輸出,作爲全球開發者在產品生命週期中又一個重要的“工具”,也完全符合匯量科技爲開發者打造“工具生態”的發展戰略

蔡超還表示,在上雲或者在使用雲的過程中面臨效率和成本挑戰的企業都是匯量科技雲事業部的潛在客戶,雲事業部的主打品牌——SpotMax,尤其適用於線上處理大量實時請求的大規模集羣,能通過Serverless服務和Spot實例的合理運用大幅幫企業縮減成本,市場上有這樣需求的企業並不少見。例如,移動數據服務提供商數字聯盟通過SpotMax對自身的DSP框架進行優化後,成功將用雲成本大幅降低65%。蔡超介紹,除數字聯盟這類移動數據服務提供商外,雲事業部目前還適用於包括遊戲發行、程序化廣告、實時分析引擎、遊戲數據分析平臺等在內的客戶,一系列的實踐表明,目前SpotMax可爲企業客戶節省的單位成本平均在40%至65%。

“雲原生破局,高效使用雲計算基礎設施

蔡超表示,要想控制成本,就要更高效地去使用雲計算的基礎設施。

雲計算有scale on demand(按需獲取)的特性,可以使企業能夠在想要計算資源時,隨時獲得計算資源。這個特性使企業能夠突破資源的束縛,但隨着企業業務的激增,資源的動態成本往往就會成爲企業規模擴張的最大阻礙。蔡超認爲,這一阻礙的主要原因是現有軟件架構和基礎設施的不匹配。

實際上,不僅是雲計算時代有這個問題,回顧整個軟件發展的歷程,IT基礎設施的變遷總是推動着軟件架構的演進,使軟件架構充分發揮基礎設施的特點。例如在Mainframe(大型機)時代,是簡單的與之匹配的單體架構;PC和局域網時代,客戶服務器架構成爲了主流;接着是互聯網時代。現今的雲計算的基礎設施同樣也會要求並且推動着軟件架構的演變。

如何讓企業的軟件架構更適合雲基礎設施,幫助企業更高效地使用雲計算資源 ?“雲原生”成爲IT圈炙手可熱的新名詞

2018年CNCF對雲原生技術進行定義:雲原生技術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雲原生技術的核心是那些幫助我們充分利用公有云、私有云或者混合雲的技術。其代表技術包括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不可變基礎設施和聲明式API。這些技術能夠構建容錯性好、易於管理、便於觀察的鬆偶合系統。結合可靠的自動化手段,雲原生技術能使工程師輕鬆地對系統做出頻繁和可預測的重大改變。蔡超解釋,“本身來說雲原生是在雲計算得以盛行之後,幫助大家去更好地利用雲計算、推動雲計算的一系列的技術。”

SpotMax的使命就是要去填平當前的應用系統和雲基礎設施之間的鴻溝,讓企業更好的使用雲,這與雲原生技術的核心思想是完全符合的。蔡超介紹,SpotMax對雲原生現有的代表性技術都有着完美的融合和支持,“首先,SpotMax產品中的MaxGroup就可以和當前的微服務中最常見的服務發現機制協同工作。目前最常見使用的有Consul,我們也可以跟它進行協同工作。同樣,MaxGroup對於容器化有極好的支持,它和當前的最主流的容器編排平臺Kubernetes是可以完全協同工作的。”

提高雲使用率是雲計算市場的下一個增長點

回顧雲計算十餘年發展歷程,雖然人們從最初的不信任到如今認爲得“雲”者的天下,但是大部分雲商一直“虧錢”的本質似乎並未發生改變。馬雲也曾說過,10年內都不指望阿里雲能盈利,事實證明阿里雲至今仍未實現盈利。阿里雲最新財報顯示,阿里雲業務的經調整EBITA爲虧損1.56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經調整EBITA虧損5.21億元大幅收窄。同時頂着“雲計算第一股”在科創版上市的UCloud淨利也大幅下滑。

在蔡超看來,雲商的破局之道是要解決客戶的實際問題。“雲商提供的是雲計算的基礎設施,”蔡超說,“而我們的使命是填平客戶的應用系統和雲計算基礎設施之間的鴻溝,讓雲計算的使用變得更加簡單和高效。我們是要幫助雲商,幫助像阿里雲這樣的雲計算資源能夠在未來被更好和更廣泛的使用。” 雲事業部成立之前,SpotMax便已經與AWS、阿里雲等建立了合作,進一步服務雲商背後的龐大用戶羣體。

中商產研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雲計算服務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美元,達到3556億美元,增長16.4%。雲計算產業還在高速發展,從全球來看,2020年全球雲計算服務市場規模將超過4000億美元。目前,雲計算的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使得用戶會着眼於更加高效地使用雲,包括進一步加快應用的交付,提高資源利用率。

蔡超表示,“可能會有人覺得今天的雲,利用得沒有那麼好。除了我們對雲的利用經驗有限,廣大開發人員在雲上的架構經驗有限;另外一方面,雲的使用還沒有那麼簡化。”但云計算一定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可能以混合雲、完全公有云或者多雲的形態存在。因此,提高雲使用效率的相關的服務和技術,必將是雲計算市場的下一個增長點。

比賺錢更重要的是創造用戶價值

目前雖然SpotMax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匯量科技雲計算相關業務仍處於初期孕育階段,市場和用戶需求瞬息萬變。蔡超認爲,在這個階段,比考慮收益預期更加重要的問題是考慮真正的客戶價值。對於收益方面,他引用了稻盛和夫的觀點進行解答:“錢不是賺來的,越想賺錢的人,越賺不到錢,錢是幫助他人解決問題後,給你的回報。”

這樣價值觀與SpotMax取得的成績和蔡超以往的工作經驗密不可分。蔡超表示,在亞馬遜任職期間,他對於雲計算和大規模複雜系統有較多實踐經驗,也看到很多企業在使用公有云時面臨的成本困擾。匯量科技當時體量與規模相當大,並且對系統的實時性要求非常高。因此在匯量科技創始人段威邀請他加入時,他認爲解決當時匯量科技面臨的問題是一個挑戰,且對於解決其它用戶的相關問題具有極大的參考意義,因此蔡超請辭當時的工作單位正式加入了匯量科技,這纔有了之後的一系列故事。

作爲全球性技術平臺,匯量科技一直以來都是以“爲開發者構建完善的工具生態”爲戰略,縱觀公司近幾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始終處於不斷增長狀態:2019年匯量科技研發費用達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5%;研發技術團隊員工391人,佔總僱員人數的50.3%。

此次匯量科技將雲事業部作爲與公司廣告技術事業部並列的第二大事業部,足以證明其進軍雲計算市場,加碼雲原生的決心與信心。面向未來,蔡超透露,匯量科技對於雲事業部的投入也將不遺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