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 美歐戰俘與遺族金瓜石悼同袍

地方中心新北報導

二戰時期日軍俘虜的倖存戰俘遺族,每年11月中旬總是不遠千里的踏上臺灣這塊土地,找尋心中緬懷記憶。今年的追思會將於13日上午10時在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金石戰俘營)展開,共有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荷蘭國家14位戰俘與遺族來臺參加,唯一仍在世的91歲戰俘也將出席這場追思活動悼念曾經出生入死的同袍們。

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的銅像。(圖/新北市政府提供)

新北市政府表示,對於這段曾經在臺灣發生的二戰故事,仍有許多歴史懸案有待拼圖,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就是爲了尋找這些故事而成立,並在每年這時候邀集倖存戰俘與遺族舉辦追思會,口述親身經歴的故事並省思和平給人的意義

市府指出,緊鄰瑞芳金瓜石祈堂老街的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戰俘營)是在日據時期西元1942年設立,因爲這些戰俘必須在高溫40度以上的銅山9號礦坑工作,感染疾病情形嚴重,是死傷最慘重的戰俘營;日軍從各地虜獲的戰俘送到這裡後,即被逼迫從事挖礦工作,最高紀錄曾有一千一百多名戰俘在金瓜石度過一生當中的「悲慘世界」。由於戰俘常遭受非人虐待,在飢餓毒打過度逼迫勞動下,有十分之一的戰俘未能熬過去,死於臺灣異鄉

當時祈堂老街居民看到這羣金髮、白皮膚鼻子高高的外國人出現,感到很奇怪,便以「督鼻仔寮」來稱呼戰俘營。二戰結束後,倖存下來的阿督仔終於可以回家,但金瓜石戰俘營也被埋沒在歴史洪流裡,沒有人記得這裡曾經發生過什麼事。事隔數十年,直到1990年,金瓜石戰俘營遺址被髮掘後,人們才驚覺這裡所發生的故事,目前唯一所留下的遺址只有一面矮牆與連結一根牆柱,從矮牆遠眺外面的山景,可以想像戰俘們努力活着,就是期盼有朝一日能重獲自由。

▼園區內黑色大理石牆面,刻上每一位戰俘的名字國籍。(圖/新北市政府提供)

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會長麥克表示,幾位親人在一戰和二戰中去世了,對於他們在戰場上的陣亡,他心裡感到非常難過。所以他一直想爲戰場上的犧牲者做更多的事,當他看到加拿大籍戰俘醫師本•惠勒日記改編的紀錄片《一個戰爭的故事》,便加深他想要完成擔任敘述歷史的使命,讓後人可以永遠緬懷那些戰爭下的犧牲者。

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成立後,每年11月舉辦戰俘營追思活動,紀念當年11月14日被送到臺灣的二戰戰俘。何麥克說,隨着時光流逝,依然在世的倖存者越來越少,當他在園區裡擔任義工,看到紀念牆上刻的名字時,似乎總能看見當初他與那些已逝世的受訪者相處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