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馬凱/殊死戰續打! 臺灣是最佳棲身處

總統蔡英文。(圖/記者屠惠剛攝)

馬凱/社會企業公約基金會創辦人經濟評論家,《經濟日報》前總主筆中華經濟研究院前研究員。

正好10年前,2008年初,馬英九剛選上總統,尚未就任,對岸傳來一個本該驚天到地但在臺灣波瀾不興的訊息: 中共高層決定關閉世界工廠。當然,其主事者並未直白陳述,而是以十分淺顯而且輕描淡寫的方式,稱之爲「騰籠換鳥」。

聽見此一噩耗,我大爲震驚。因爲,一方面這代表大陸經濟高速成長的時期將被它一手扼殺;另一方面,臺灣經濟的命脈將忽然斷絕,我們將不知何以爲生。不過,天可憐見,當年適逢美國次貸風暴引發全球全球金融海嘯,中共的滅絕行動因而暫緩,並未立即造成危機

但數年甫過,迨金融海嘯危機緩解,關閉世界工廠的行動隨着勞動合同法、企業所得稅法相繼落實,又恰巧鴻海的深圳廠因處理員工自殺事故過於寬厚,掀起一連串跳樓事件,被主政者做爲祭旗的犧牲,逼迫鴻海倍數調薪,帶動一股四處擴散的加薪潮,成爲壓垮世界工廠的最後一根稻草

隨後,關閉世界工廠的後果逐一顯現:大陸經濟成長的火車頭動力漸失,成長率乃逐年下滑,從保9、保8,如今淪爲保6,尚不知伊于胡底。而臺灣則由於中上游產業失去對岸世界工廠的胃納,同樣走投無路;原本已十分微弱的成長力度,也進一步下滑到保1、保2的困境。

因此,早在2008年我的預判,不幸獲得證實。但事實上,臺灣本可逃過此劫,唯因從上到下的無知遲鈍,我們還是自困愁城。怎麼補救呢?這要從60年來的發展策畧談起。

飛躍黃金時代

早在1950年代,深受戰火摧殘的臺灣,遵循落後國家共同的策畧:封閉市場,大力保護民生工業,讓經濟穩定下來,還頗見成效。但不數年,即因狹小的國內市場飽和而陷入停滯。

於此困頓關頭,主政者聽從幾位國內外經濟學者的建言,積極引進國外資金、技術、生產設備,有效掃除出口障礙,全力發展加工出口業,並以低幣值加強出口競爭力,開啓了臺灣經濟飛躍發展的黃金時代。

這個全球獨樹一幟的策略,使剩餘勞動及偏低薪資成爲橫掃先進國家市場的制勝利器。直到1980年代後期,在國內勞動基準法、環保壓力、金錢遊戲與美國要求大幅開放進口市場及臺幣巨幅升值的內外交逼下,方纔先後落入東南亞及中國大陸之手,使臺灣得以創造奇蹟的策略拱手讓人

1986年加工出口業全面移出之後,臺灣陷入毫無策略、不知何趨何從的茫然真空,一如行屍走肉一般。直到90年代,大陸沿海地區積極發展加工出口業,留在臺灣不知走投何方的中上游產業,轉向爲逐漸成形的世界工廠供應原材料,才如茫茫大海中找到可以苟延殘喘的浮木。隨着世界工廠的日益壯大,臺灣也得附驥尾,依恃爲經濟持續成長的命脈。

由此可知,對岸貿然關閉世界工廠,將臺灣不可或缺的苟延策略狠狠打斷,四顧又不見任何足以承擔起如此巨大世界工廠重任的國家,臺灣這次是徹底絕望了,除非能找到新的、能寄以厚望的發展策略。

這正是2008年初我全力全心思索其解方的大問題。最後找到三個解方:其一是,發行消費救急,若行之有方,可支撐若干時日。其二是,將在對岸世界工廠關閉而走投無路的臺商擇其優者引回臺灣,若有千家乃至萬家回臺投資以百億計的金額,必有振衰起敝之效;當上下游有效整合,共同發展品牌、提高品質、積極行銷,更可成爲推動經濟不可忽視的一股新動能。其三則是,充分發揮久受忽視的地理優勢與小而美的競爭實力,比照新加坡的成功案例,由點而面地大幅對外開放,從高雄臺中臺北港,陸續建立三個新加坡,數十年間臺灣經濟成長都無虞匱乏。

如今,10年白白流失,除了四不像的消費券之外,從馬政府到蔡政府,面對臺灣經濟如此重大的危機,均茫然不察,任令經濟不斷向下沉淪,殊可浩嘆!

真是天可憐見,一個完全意料不到的天賜良機,忽然出現。一場川普引發的貿易戰愈演愈烈,正逐步走向長期而且全面的殊死戰,令萬千臺商四散逃竄。環目四顧,臺灣正是最佳棲身之所。如果此時我們的政府不知以最大魄力,有規畫、有配套的迎來臺灣,重拾10年前失之交臂的發展良策,一舉多贏,主政者就真愚不可及了!

熱門文章》►放臺灣自由 給年輕人出路

►看更多【馬凱】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