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北大學生大推《覺醒年代》 值得一看

《覺醒年代》。(網路圖片)

身爲北大的學子,《覺醒年代》是各位學長姐大推的一部電影,他們說: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發展是與北大難以分開的,如果想要了解中國清末民初的發展脈絡,這部電影可謂是上上之選。爲要避免有看不懂的疑慮,我還事先谷歌了一下這部連續劇的大綱、特地調研了故事的發生背景與幾位人物主角的過往經歷。有趣的是,這些歷史上的文學鴻儒、政治巨擘與外交泰斗們,有些竟然和臺灣還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如: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的傅斯年,還擔任過臺灣大學的校長,其侄子還是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主張白話文運動的旅美教授——胡適先生,也是蔣中正在臺時期的中央研究院院長,1993年代表臺灣參加兩岸辜汪會談的辜振甫先生,是北大弘揚古典文學——辜鴻銘教授的侄子。於是更加燃起我品讀這部電影的熱情,尤其最近又是北大五四運動紀念活動的籌備期,看這部電影顯得分外應景。

覺醒年代是我在大陸生活3年時間裡,看過的第二部短篇紀實連續劇,是繼《亮劍》之後,又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電影。很多在中學語文課本中讀到的人物,如:胡適、魯迅毛澤東、傅斯年、周恩來、辜鴻銘和蔡元培等人,這些感覺離自己非常遙遠的人物,忽然活然眼前,加上之前參加過的衚衕騎行活動,到訪黎元洪、蔡元培和段祺瑞等人在北京的故居,彷彿乘坐一臺時光機穿越古今,將所學各個關於清末民初的歷史故事有條不紊地串聯起來,非常有臨場的既視感。

整部史劇從1915年的五九國恥開始敘述起,袁世凱總統爲了拉攏外部勢力以坐穩中國大半江山,決意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21條協約,承認日本在山東、蒙古等地的特權與鐵路建設權,這無疑是帝國主義對主權國家明目張膽的領土侵犯,原軍閥割據、各類天災的亂像已讓百姓民不聊生,詩聖杜甫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句,更是民初時期最貼切的形容,現在主政者還爲一己之私讓外患大啖中國、瓜分中國,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許多有志青年與革命鬥士如:國父孫中山先生與黃興將軍等人開始籌建倒袁組織,誓要扳倒北方軍閥,也成爲日後對立於北洋政府的南方政權

當時中國就像個滿身沉痾的病患,可謂到了病入膏肓的狀態,未受教育、不識漢字的百姓大有人在,甚至相信斬首的鮮血可以用來治療肺癆,吸大煙、裹小腳和娃娃親的陋習也尚未被消除,剛成立不久的中華民國政權竟兩度開起歷史倒車,復辟就像過家家一般稀鬆平常。於是素有南陳北李之稱的陳獨秀李大釗開始有了深刻的反思,決意與蔡元培、胡適、魯迅、錢玄同汪孟鄒、高一涵和易白沙等人一同爲中國當下的復興運動灌輸一波新的思潮與鮮血,在北大辦報的《新青年》與《每週評論》書刊,更是啓發不少優秀的青年才俊,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郭心剛和鄧中夏等人,就是受這波民族與民主主義思潮洗禮下的後起之秀。

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這句話所言不假,爲了找出治癒中國的一帖良藥,學生和教授們不只是在讀書會、共學會和課堂上大談治世之道,還以身體力行的方式,成立試驗小組,從日常生活上對每一種社會制度進行研究,不論是實踐主義、無政府主義還是共產主義等,毛澤東和李大釗更是親自下鄉去體會民間疾苦,去尋找中國當下最迫切的需要是什麼,什麼纔是救國的根本之道。從不同的角度去發想、去探索,最終一同歸納出一個最適切中國改革的道路。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陳延年、陳喬年和周恩來等人發現,由工黨所發起的革命是最有力量的,不論是俄國二月革命的成功,還是美國的五一勞動節,都是勞動者們爲改善不平等待遇,自覺性發起不服從運動所得到的成果,工人和農人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讓工人和農人能夠識字閱讀、能夠改善工作環境、能夠擁有自己的田地耕作,纔會使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使國家的發展更上層樓,這也是爲什麼後來中國共產黨能夠在內戰中脫穎而出的原因,也是爲什麼蔣氏政權在臺灣實行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和三七五減租等一系列土地改革後,臺灣的民生和經濟能夠瞬間好轉的原因,再再應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實踐目標的過程總是艱難,以陳獨秀爲首的革新派,不知遭遇多少外界的打壓,段祺瑞、曹汝霖、陸宗輿和吳炳湘等人,在黨、政、軍、警界有着極大影響力的人物,都想拿革新派開刀;爲了尋求真理,革新派自己也分化出不少的聲音,胡適與李大釗的觀點不同就非常明顯;對立於陳等,講究三綱五常、孔孟哲學的保守派,如:辜鴻銘、黃侃劉師培等北大學者們,也是撰文對新青年文摘發起挑戰。但清者自清、身正則影不斜,真理只會越辯越明,從新文化運動推崇德先生與賽先生啓迪的民智開始,到五四運動反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落實,再到中國現在的發展,孰好孰壞,不言自明。

因爲這部連續劇,讓我對魯迅先生有了重新的認識,以前在國中課綱裡讀的《孔乙己》和《狂人日記》,或許是因爲沒有深刻了解當時的大環境背景,所以對我而言並無太大的迴響,只知道這兩部文學是用來諷刺當時中國腐敗的社會制度,且《狂人日記》是中國的第一部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僅此而已。但看了《覺醒年代》後,我才知道魯迅先生所謂:「中國人的病不在身,而在心」的道理何在,才知道爲什麼魯迅先生要寫這麼具有批判性的文學,才知道原來魯迅先生《狂人日記》所描摹的原型,正是自己的親戚因爲看到中國人吃人的場景發瘋後,魯迅先生所寫下的深刻體悟與對社會的批判。

中國在1915年到1921年所發生的歷史,原本對我而言是十分模糊的,每個事件間的關聯性更是摸不着頭緒,但看完這部電影后,我能更清楚地知道每個事件彼此間的前因後果,知道英法美意四國在德國歸還山東一事上各自的立場,知道爲什麼英法打算對日本強佔山東的問題採取姑息政策時,國人會如此義憤填膺的原因,甚至北大的學子郭欽光(郭心剛的原型),爲此一夜白頭、吐血不止,享年僅二十四歲,我終於知道這些愛國者的心志,以及他們誓死捍衛的是什麼,這個電影給了我很大的反響。

總地說來,我認爲這部電影的拍攝還是非常用心的,除了柳眉一角是導演虛構的人物,是爲命運多舛的少年才子陳延年添加的一筆感情戲,以及導演在劇末爲陳家父子安排相認且重歸舊好的戲碼屬編撰外,整個故事的脈絡、街景和道具等的採用,還是非常貼近歷史的。而且整個劇組對於人物刻畫的要求也是十分嚴格,從每個角色的衣着,就能夠清晰地知道他們所處的立場是什麼,精通世界9國語言的辜鴻銘是支持恢復帝制的保皇派,所以一直都是以蓄髮和長辮子的清朝式穿搭出現,旅美歸國的胡適,心中的信條是完全傚法美國走上資本主義富強的道路,是故他的穿着與談吐都非常西化,始終以西裝革履的面貌示人,演講的過程還會時不時帶點美式英語的用詞,而陳獨秀則是比較中庸的一個,雖然他是支持革新的一派,但是他更常穿民國時期的服飾,在特殊的場合也會以西裝領帶出現,足見每個人之間信仰的差異。《覺醒年代》是個很不錯的寫實電影,還是非常推薦大家一看。(陸劇點評家/北大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