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越化學:高科技材料巨頭爲何如此低調?

硅谷(Silicon Valley)有多少硅?如果我們說的是超純單晶硅,即推動數字革命的一種高端材料的話,硅谷裡沒有多少。

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半導體硅以及無數其他高端材料其實都產自日本(是的,即使美國媒體鮮有報道,日本的企業依然在前行)。東京的信越化學工業株式會社(Shin-Etsu Chemical)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硅材料生產商。而另一家同樣重量級的供應商是三菱住友株式會社(SUMCO),這也是一家日本企業。這些公司生產巨大的胡蘿蔔銀色硅晶錠,再由全球無數的小生產商切分成硅晶圓,尤其是來自美國的衆多生產商。

或許你從來沒聽過說信越化學這家公司,但其硅晶錠部門相當了不起——在持續了兩代時間、極盡折磨的淘汰過程中,它是最終的倖存者。這一工業由美國開創,在某個時期,雷神公司(Raytheon)、孟山都公司(Monsanto)等美國企業是業內的佼佼者,但是它們無法跟上形勢發展的步伐,最終相繼退出。慕尼黑的瓦克化學公司(Wacker Chemie)一度獨領風騷,最後也中途退出。(瓦克化學公司依然從事硅材料業務,但只是多晶硅的生產商。多晶硅是一種較低級材料,在電子工業中廣泛應用於較低級產品。)

平心而論,如果日本人真的想要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他們只需要利用信越化學就行了。這會導致全球硅材料短缺,讓1973年阿拉伯石油禁運引發的後果輕鬆得像一次野餐似的。

無論以何種標準來衡量,信越化學的單晶硅生產部門都是沃倫 巴菲特(Warren Buffett)那句名言的經典例證。巴菲特說真正偉大的企業,必須有一道持久的“護城河”來保護所投入資本的出色回報。

信越的經濟學基礎是摩爾定律——硅晶圓上的晶體管數量每兩年便會翻一番。每一代的電腦芯片都對硅的純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2015年,信越的晶石純度已經達到了不可思議的99.999999999%——或每千億原子中外來原子的數量不超過1個。

以各類標準衡量,信越公司的業務均令人印象深刻。在2014年,其海外營業額佔到了總營業額的71%。與此同時,其信用等級在全球所有的化工企業中名列前茅。

除了硅產品之外,信越另一個取得行業領先地位的產業是稀土磁體。儘管這一名詞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常見,但是,稀土磁體獨一無二地將超強的磁性與輕盈的重量結合在一起。這一結果使得稀土磁體成爲多個最受期待的未來行業——從混合動力汽車到磁懸浮列車——的重要部件;而且,信越的稀土磁體產品在高性能硬盤中也是一項重要的技術。此外,信越公司在諸如刻膠、原子共振熒光刻膠、三層材料、LED封裝以及砷化鎵半導體等其他重要而發展迅猛的高科技領域,同樣佔據領頭羊的位置。

更值得一提的是,信越公司僱傭的員工數量接近Facebook的兩倍;是Linkedin員工數量的兩倍有餘。或許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員工數量將近Twitter的五倍。那麼,信越公司的國際影響力爲何如此之弱呢?的確讓人不解。其中的部分原因在於,日本資本主義與美國資本主義在行事目標和方法上極爲不同,所以日本企業慢慢被英語國家低估了。相對於始終以最大化股東價值”爲經營準則的美國企業而言,嚴謹的日本企業則以向員工提供薪酬優厚、有保障的工作機會爲重點(不瞭解情況的美國人常認爲這難以置信,但這卻是實情——各種隱形因素日本公司管理者提供了非常不同的獎勵機制)。其中一個結果是,當美國公司習慣於走上屋頂向美國以及世界人民大聲宣示他們的實力時,日本公司卻沒有這樣的衝動。剛好相反。他們沒有討好外國股東的願望,尤其是美國和英國的投資者——很多打算長期經營的企業把他們視爲主要危險因素。與德國的機制類似,日本企業系統依賴於銀行,股東不過是事後的考慮。如果日本企業需要資金,有見識和耐心的企業集團銀行會雙手奉上。雖然很多日本公司(尤其是信越公司)會發布英文版本的財務信息,但是這僅僅表明他們重視一般性的公共關係,而非專注於投資者關係策略。

信越公司沒有標榜其實力的另一個原因更具爭議性:它擔心引起美國國防機構的強烈抵制。按照傳統的做法,美國國防部須確保美國在國防所需的所有關鍵材料、部件和機械方面達到自給自足。如果說,今天這個在製造業上外強中乾的美國依然保持單晶硅製造實力,我恐怕無法認同。

讓我們總結對比日本的崗位制企業制度(韓國借鑑了這一制度,臺灣在較小程度上借鑑,而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借鑑這種模式)與美國的企業制度。我們能確定美國的制度整體更勝一籌嗎?未必如此。美國的制度所創造出來的財富只屬於少數人——這當中幸運的成分居多,而並不是因爲受到什麼特別的啓發——往往轉瞬即逝。回想一下,美國有多少曾誇誇其談的數字化革命公司,最後落得失敗的下場。Inktomi、網景(Netscape)、世通公司(Worldcom)、Pets.com、美國在線(AoL)——這些公司如今何在?美國的企業制度可能有利於創造大量的財富,然而每隔一段時間,這些財富會像沙灘上的沙堡一般被沖走。像信越這樣的日本企業就不會如此。成立於1920年代中期,以生產肥料爲業務的信越公司在持之以恆地建設自己的企業,它在今天很可能比其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強大。

楊宏      校 陳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