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煤又有20多億債券要還不上!違約潮後續還看處置

(原標題:永煤又有20多億元債券要還不上了!市場直呼國企債定價錨都飛了)

10億債券違約引發的債市餘波仍未平息,河南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永煤控股”)又有兩隻債券可能不能兌付。

11月17日,永煤控股發佈公告稱,由於公司流動資金不足,兩隻超短融“20永煤SCP004”“20永煤SCP007”兌付存在不確定性。這兩隻債分別應於11月22日、23日兌付,應付本息金額分別爲10.32億元、10.25億元。

永煤控股只是近期發生違約的多個信用主體之一,但卻因違約的超乎市場預期,成爲引爆市場情緒關鍵角色。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市場人士認爲,目前債券市場總體是穩定的,受影響的是個別地區行業。其中,永煤債的後續處置將被重點關注。如果處置不能達到市場預期,則可能會波及整個地區的債券發行。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17日表示,針對個別苗頭風險隱患,密切關注相關債券的付息兌付工作,督促制定化解方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永煤突發違約引爆情緒

最近一段時間,信用債市場頻繁出現違約,在市場人士看來,很多違約事件是在預料之內,真正點燃市場情緒的是永煤債的違約。

“之前市場定價的錨突然就沒有了,整個大的定價邏輯被打破了,市場的恐慌在於這一點。”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永煤債違約之所以在一衆信用風險事件中極具殺傷力,就在於它明顯超乎了市場預期。在11月10日正式違約之前,作爲河南省地方國企,永煤控股的主體信用評級一直爲AAA,一直以來向市場釋放的都是比較正面的信號——永煤控股在河南省內擁有較爲優質的煤炭資源經營業績尚可,截至9月末公司貨幣資產達400多億元。此前還公告“將無償劃轉部分資產事項”。直到10月底還成功發行了一期10億元的中期票據。

中信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與往年風險發生在經濟下行階段所不同的是,這一輪風險出現在經濟復甦階段,而且,相比過去三年主要是製造業民企違約,這一次發生在地方國企和供給側修復後的行業,因此超預期的風險導致市場措手不及。

“之前大家對於國企債券的定價,一方面是基於它的經營能力,另一方面是基於政府給予的隱性支持。如果按照永煤的情況,說明政府的隱性支持可能不可靠了。那麼,類似永煤控股這樣的企業債券,以後是不是就不能買了?”張旭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這種無序化的違約纔是引起市場恐慌的關鍵。

一週前,11月10日,永煤控股第一次出現10億元超短融違約後,信用評級機構就將其主體評級由AAA下調爲BB,列入可能降級觀察名單,相關債券評級也隨之下調。

截至目前,永煤控股存續債券23只,餘額合計234.1億元,其中年內到期債券金額合計50億元,一年內到期債券金額合計120億元。

首例全額減記波及中小銀行

如果說永煤債引爆了近期市場的情緒,那麼“包商銀行65億元二級資本債減記”則是打破剛兌又一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11月13日,包商銀行發佈公告稱,對已發行的65億元“2015包行二級債”本金實施全額減記,並對任何尚未支付的累計應付利息(總計:585639344.13元)不再支付。

儘管打破剛兌已數年,但二級資本債全額減記在國內債市屬首例。

一位接近包商銀行接管處置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包商銀行65億元二級資本債最終以減記的方式處理,確實反映了中央下決心打破剛性兌付。另一方面,二級資本債如果不減記,按照巴塞爾資本協議標準,不能計入銀行資本

事實上,早在去年5月24日包商銀行被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實施接管後,確認其已嚴重資不抵債,無法生存。“金融債券、普通債券都打折了,二級資本債本來在償還順序上就劣後於其他金融債,那時候就可以基本做出判斷,這筆二級資本債會減記。”一位券商承銷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記者發現,受到包商銀行二級資本債事件的影響,一些中小銀行債券發行和主體信用評級受到波及。11月16日,福建海峽銀行公告稱,取消應於17日發行的5億元二級資本債。

上述券商承銷人士表示,短期內會衝擊中小銀行二級資本債的發行,影響地方銀行的發展速度。不過,也有市場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發不出來,就得提高發行利率,債券價格裡應當包含風險溢價纔對。

不過,一位券商投行總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長痛不如短痛。打破剛性兌付長遠來看是大破大立,讓債市真正走向市場化,有利於市場的發展。

在他看來,過去賣債沒有“中產階級”,特別好的大家搶着買,一遇到風險事件集中爆發,投資者又一窩蜂的不買,這個市場特別不正常。打破剛兌倒逼着國內投資者提高調研能力,同時慢慢形成垃圾債產業鏈,豐富債券市場的結構。“最近債市的波動,就有不少投資者逢低買入,已經賺了一筆,這就是購買能力出現了分化。”他說。

後續影響看處置情況

從過去幾年的經驗來看,信用風險往往導致流動性風險飆升。2016年城投、地方國企、央企子公司債券扎堆違約時,疊加債券天量供給,信用利差走擴且風險加劇。2019年上半年,包商銀行等信用事件導致同業存單市場大幅波動且分化加劇,流動性分層問題加劇導致的債券風險增加。那麼,這一次的“違約潮”是否會帶來同樣的局面?

上述券商投行總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投資者不是沒有錢,主要是缺少信心。

“個別債券基金有壓力,受影響的是個別地區和行業,總體市場目前是穩定的。”上述券商債券承銷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人民銀行近期已經通過釋放流動性平復市場情緒,包括加大逆回購的力度、超額續作MLF(中期借貸便利)等,並且爲中小銀行提供多方位的流量支持。目前,貨幣市場利率保持了相對的穩定。

後續來看,有投資者對記者表示,市場會格外關注永煤債的處置,如果像當年東北特鋼一樣,處置結果不得人心,那麼以後可能會影響整個河南地區的發債,成本都會較高。

明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期風險事件的根源並不在於過去簡單的行業景氣度下行,或是民營製造業的盈利羸弱,更多的是地方國企償債意願的博弈。因爲未來更需要強化償債意識,以及對於“逃廢債”的約束和管理,從根本意義上消減金融風險

在他看來,穩妥解決債務問題,監管機構強化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的風險意識和態度,提升發債企業審覈資質門檻和信息披露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17日,孟瑋在發改委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針對個別苗頭性風險隱患,密切關注相關債券的付息兌付工作,督促制定化解方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據聯合資信統計,今年四季度我國債券市場償還量約3.35萬億元,其中10月、11月和12月單月的償還量均在1萬億元以上,償還壓力較大,預計四季度信用風險事件仍會持續發生,但信用風險總體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