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臺生薪僅餬口 霍德明:想從政大商學院12樓跳下去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曾任政大金融繫系主任霍德明,2006年放棄政大教職,轉往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擔任教授。他今年初返臺待了一段時間,深感現在的臺灣就像《桃花源記》中形容的,「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雖然安樂,卻漸漸被邊緣化;優秀的學生畢業後,薪水僅能餬口,他曾因此,心情煩悶到想從政學院12樓跳下去。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霍德明(左圖/翻攝自北大網頁)認爲,臺灣過去曾是從亞洲四小龍之首,但現在落後於香港新加坡南韓,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趕上國際化趨勢。而他甚至用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記》來形容,說臺灣儘管安樂宜居,卻也漸漸被邊緣化。

霍德明1977年從臺大畢業後,先到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深造,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多所知名學府任教,轉往北京前,原是政大金融繫系主任,在臺灣學術界更有「經濟學新四人幫」稱號任教於政大EMBA期間,他常帶着在銀行擔任中高階層幹部的學生到大陸交流,並看到大陸的突飛猛進。

2004年霍德明代表政大商學院(下圖/翻攝自政大商學院網站),出席北京清華經營管理學院20週年院慶,當時有來自麻省理工芝加哥大學史丹佛大學等名校院長人物齊聚一堂,討論着如何改良教育,才能讓專業經理人訓練符合世界趨勢。只是,隔天回到政大後,教授們討論的卻是,EMBA學程該修多少學分才能畢業?哪位老師該教什麼課?他坦承,「當下,一股噁心涌上,我很想吐,很悶。」

霍德明表示,當年還未滿50歲的他,還有理想,不想待在封閉的「桃花源」裡。他說,2004年還在政大時,辦公室在商學院大樓最高的12樓,透過窗戶便能遠眺木柵山區,儘管景色秀麗,心情卻常常煩悶到想跳下去;因爲看不到學生的未來,「最優秀的學生,畢業後只有薪水僅能餬口的工作」,讓他充滿憂心。

過去被問到在2006年放棄臺灣的教職,轉往大陸的理由,霍德明迴應,大陸經濟起飛是讓他眼睛一亮的研究領域,在這裡研究經濟學非常有挑戰性;因爲在臺灣,我永遠是站在麻將桌外看別人摸牌

最後,霍德明說,臺灣過份強調本土化,以致政策過份保護當地人權利,嚴重排外;將國際資源、人才拒於千里之外,纔會造成今日失敗。他說,「本土化對臺灣的副作用,就是陷在自己的桃花源裡」,桃花源沒有不好,但陷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桃花源內,讓臺灣失去國際化的最佳時機。

《桃花源記》由晉朝文人陶淵明作於永初二年(西元421年),文章描寫一個世俗漁人,偶然進入與世隔絕之地;而桃花源的世界裡沒有階級,自給自足,人人自得其樂。

.ETtoday新聞雲提醒,給自己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