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醫觀點協助癌因性疲憊症 徐瑜璟中醫師:有效

衛福部臺南醫院徐瑜璟醫師強調,癌友如確認疲勞與疾病惡化或復發相關性不高,則可配合使用中醫治療。(圖/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衛福部臺南醫院中醫部徐瑜璟中醫師指出,研究顯示癌症病友並用中醫藥輔助療法情形相當普遍,但在西醫治療期間,常會隱瞞西醫師自行服用輔助療法,顯示癌症病患生理心理不適時,可能會尋求中醫或其他替代醫療的協助,但卻較少得到完整的資訊無法和必要的現代醫療有較好的接軌。

徐瑜璟中醫師說,癌症病友如有以下的狀況,需考量是否有癌因性疲憊症(cancer-related fatigue),癌因性疲憊症是指與癌症或癌症治療相關的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四肢沉重等症狀持續2周以上,且非心理疾病引起、與近期活動無關,而會干擾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功能。約58-90%接受治療的癌症患者、51-89%的末期病患,會有癌因性疲憊症,疲倦與癌症本身會有更多心理和生理的交互影響,加重患者負擔,造成有心接受治療,卻無力撐完療程的狀況。

許多患者會希望配合使用中醫或替代療法來協助治療,但多數對中醫藥本身 以及其使用時機較少有完整性概念。以中醫的角度來看待癌因性疲憊症,主要會以患者整體的症狀來作診療,根據西醫的檢查結果、搭配中醫的望聞問切來觀察患者的身體狀況,以減緩癌症所造成的疲倦,及癌症治療的伴隨症狀,使癌症治療更加完整。

疲倦在中醫屬氣虛陽虛、虛勞等範疇,主要以補氣溫陽方法治療;合併癌症治療放、化療時,在中醫偏屬於熱、毒等範疇,會導致虛實夾雜、虛瘀夾雜、虛不受補,或其他肝鬱脾虛等症狀,因此治療上需依據治療的過程、癌症和疲倦的嚴重程度、其他伴隨的因素等,由中醫師辯證論治下開立處方

中醫藥在癌因性疲憊症的使用時機,主要是根據目前癌症嚴重程度和治療方法,包括期數、正在接受的治療、是否有其他造成疲倦的原因、心理和社會狀況等,經由醫師評估其疲倦不是因爲癌症加重,或其他重大原因所引起,則可配合中 醫輔助治療。

通常在接受化療10-14天后,血球較低時及放療結束後爲疲倦症狀較多的時期,故在以下時期建議可考慮使用中醫治療:癌症治療結束後仍有倦怠感、西醫治療前2-3天已有疲倦症狀,或預期接下來的治療可能帶來疲倦症狀時、西醫療程中疲倦症狀嚴重,可能因此暫停治療者(如擔心藥物交互作用,可考慮使用鍼灸治療)。

目前有許多醫學期刊上提到中醫對於癌因性疲倦有所幫助,包括黃耆黨蔘、補中益氣湯以及鍼灸合谷、足三裡、三陰交、陽陵泉陰陵泉穴道,可有效降低疲倦程度,並改善生活品質。

徐瑜璟中醫師表示,癌因性疲倦的病患除了運動等尋常治療外,在醫師的診斷下應可配合使用中醫治療使疲憊症狀改善,讓病患更能撐完療程並幫助生活品質的改善。癌症病友伴有癌因性疲憊症的比率不低,但癌症本身及正在接受的治療方式可能差異頗大,需和中醫師溝通目前治療的情況,找出目前疲倦是否和其他原因相關,例如營養不良?腹瀉?疼痛貧血?睡眠不好或是壓力大等等。

徐瑜璟中醫師強調,如經由醫師判別目前疲倦的程度,並瞭解正在接受治療的類型,以及對西醫治療的反應等,確認疲勞與疾病惡化或復發相關性不高,則可配合使用中醫治療。